贵州省药理学会TDM专业委员会何勇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贵州省药理学会TDM专业委员会何勇教授团队在分析类顶级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0.7)上发表了题为Chemiluminescent/photothermal dual-mode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based on CoFe PBAs/WS2 nanozyme for rapid and highly sensitive point-of-care testing of gentamicin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论文。该论文基于新型复合纳米酶结合侧向层析免疫分析(LFIA)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吴露露,通讯作者是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何勇教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为第一完成单位。
2023年Lancet Infect Dis期刊发表综述性文章,对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提出了TDM的三级模型概念(PMID: 37348517)。TDM三级模型包括:血液中药物浓度(感染部位上游)、肺炎患者上皮衬里液中药物浓度(感染部位)和肺炎患者呼吸气体中的血药浓度(感染部位下游)等三级模型,其中可穿戴或POCT生物传感器是解决感染部位下游TDM的关键技术。本研究将CoFe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负载在较大比表面积的片层二硫化钨(WS2)上,利用其协同催化能力,构建了高效且稳定的复合纳米酶CoFe PBAs/WS2。将该复合纳米酶作为信号探针,构建了快速的便携式现场光热检测(PT-LFIA)和高灵敏的实验室化学发光检测(CL-LFIA)的双模式检测方法。所合成的新型复合纳米酶相较于单一纳米酶和天然酶而言,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同时,所构建的方法也展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优异的特异性。本研究利用复合纳米酶构建的双模式LFIA使用两种不同的机制和相对独立的信号转导方式完成的传感检测具有校正系统错误或背景信号干扰的固有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比单模检测更强的适用性,为未来抗菌药物TDM的三级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进一步优化该检测平台,以扩展其在其他临床药物中的应用范围,期望能够在未来实现转化应用,从而更广泛地服务于临床合理用药。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基础重点项目、贵州省千层次创新人才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此外,贵州省药理学会TDM专业委员会已获得贵州省药理学会批复,并报中国药理学会TDM专业委员会批准。牵头单位是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何勇教授任主任委员。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学术交流大会预计于2025年在遵义召开。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4.116711
相关文章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神经精神TDM分论坛成功举办 ... ... ...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TDM与循证药学分论坛”顺利举行 ... ...
- 第十届TDM全国学术年会临床药师个体化分论坛顺利举办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国际分论坛顺利举办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青委会分论坛顺利举办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基层药师治疗药物监测分论坛顺利召开 ... ...
- 关注大分子抗体类药物的体内浓度测定和临床合理使用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儿童TDM分论坛顺利召开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TDM青委沙龙顺利举办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免疫抑制剂TDM分论坛顺利召开 ...
- 第十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抗感染TDM分会场顺利召开